新闻网讯(记者 刘佳琪 潘宜珊)2025级新生报到期间,我校2025级信息技术学院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迎来了一位远道而来的新生——来自新疆和田的热帕提江。他跨越4000余公里,带着家乡的红枣与核桃,在武汉开启了自己的大学生涯,用一份“西北甜意”连接起两地情谊。这份承载着西北风土的“开学礼”,不仅成为校园里一抹温暖的文化亮色,更折射出新时代青年用行动践行民族团结的生动实践。

“选择这所学校、这个新专业,是学长学姐和家人给的信心。”热帕提江坦言,报考前他反复咨询了往届在该校就读的新疆学长学姐,对方详细介绍了学校的教学管理与关怀服务,尤其提到信息技术学院新开设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不仅实训设备全新升级,课程还紧密对接行业需求,特别适合想深耕技术领域的学生;亲友也鼓励他走出家乡,到武汉接触前沿科技,双重认可让他坚定了选择。
初到校园,热帕提江的陌生感很快被温暖化解。“报到时志愿者帮我拎行李、办手续,主动带我熟悉宿舍和专业实训楼,十分热情,让我倍感温暖。”在信息技术学院迎新点,当热帕提江将分装好的特产递到师生手中时,现场响起了自发的掌声。“没想到第一次见面就收到这么用心的礼物”,枣皮上还留着和田特有的日晒纹路,核桃壳泛着戈壁滩风沙打磨出的哑光,迎新志愿师生捧着还带着体温的红枣感慨道,“这份礼物让我们真切感受到,民族团结从来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到每一颗果实的温度。”对于这位首次远离家乡的少年而言,这些凝结着家族记忆的果实,既是缓解思乡之情的“味觉纽带”,更是向新集体敞开心扉的“文化信使”。

谈及成为新专业的首届学生,热帕提江满是期待。他计划从大一开始打好专业基础,认真学好编程、人工智能基础等课程,多前往实训室、参加技术社团,跟着老师钻研专业技能;同时,也想利用周末去黄鹤楼、东湖看看,感受武汉的城市魅力。
谈及对未来的展望,热帕提江的眼神坚定而清澈:“三年后,我希望带着扎实的专业本领走出校园——要么回到新疆,用所学技术助力家乡的数字化建设;要么留在武汉,在人工智能产业一线积累实战经验。无论选择哪一条路,都要对得起这跨越4000公里的求学旅程,不辜负家乡的期望和母校的培养。”
这段朴素的愿景,不仅是一位边疆学子对个人发展的规划,更折射出新时代高职学子将个人成长融入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的自觉。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到长江之滨,他带来的不只是家乡的红枣与核桃,更是一份对知识的渴求、对改变的信念。而在太阳成集团tyc9728,像热帕提江这样怀着技能报国理想、跨越山海奔赴而来的青年,正逐渐成为校园中一道充满希望的时代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