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成集团tyc9728

学校要闻

【骨干教师风采】 吴曌:以产教融合铸就育人匠心 以科研创新赋能人才成长
发布时间:2025-04-30
发作者:本站
发浏览次数: 422

在学校的教育征程中,总有一些模范教师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前瞻的教育理念和不懈的实践,成为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外语与艺术学院副院长吴曌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面鲜明旗帜。她以科研反哺教学、以产业链接课堂,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路径。

 

深耕学术,筑牢教育根基

自投身教育事业以来,吴曌始终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导向、以创新为驱动”的教育理念,将学术研究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她主编的教务科研处立项教材成功填补了专业教学资源的空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提供了更为丰富、系统的知识体系。十余篇学术论文的发表(其中包含4篇北大核心期刊及以上成果),充分展示了她在专业领域的深厚造诣。

在课题研究方面,吴曌成果丰硕。她主持的1项省级课题、1项厅级课题及3项院级课题,聚焦于教育模式创新与产业需求的有效对接,致力于探索如何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她主导的2项省级质量工程、1项厅级质量工程和4项院级质量工程,从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多个维度对专业课程进行了系统性优化,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产业需求,教学方法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

在学校组织的骨干教师评选工作中,吴曌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卓越的教学能力,正式被聘任为骨干教师,成为学院教师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产教融合,搭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面对服装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提出的全新要求,吴曌敏锐地察觉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毅然打破传统教学壁垒,积极探索产教融合的新路径。她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力和资源整合能力,牵头引入波司登、爱慕、雪中飞等头部企业资源,构建起“校企共育”的生态圈。

通过共建实习基地,学生能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进行实践操作,将课堂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则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为学生量身定制培养方案,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岗位;企业导师进课堂活动更是让学生直接接触到行业前沿的实践经验和最新技术,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在吴曌的积极推动下,产教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近三年,相关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提升至98%,众多学生凭借在校期间积累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成功进入合作企业的核心设计团队。一名参与波司登羽绒服设计项目的学生感慨道:“企业实战让我们直面市场趋势,课堂所学知识真正‘活’了起来,我们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充满了信心。”

科研反哺教学,打造精品育人范式

吴曌深知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她积极践行“教学与科研同频共振”的理念,其主持的厅局级重点项目“服装产品设计”成功入选文华云联盟优质示范课程,将数字化设计、可持续时尚等前沿科研成果转化为模块化教学案例。

课程采用“项目引领+跨学科协作”的创新模式,学生团队在完成企业真实课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设计思维和技术工具,还能深入了解商业逻辑,实现知识、技能和素养的同步提升。该课程获得了学生的一致好评,学生满意度高达96.5%。学院教师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副院长吴曌打造的示范课,为传统艺术类专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对推动学院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桃李芬芳,匠心传承培育英才

吴曌坚持“个性化赋能”的培养策略,通过导师工作室制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她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兴趣,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正如她常说的:“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创作主体,教育要做的,是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种,让他们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

从教十余载,吴曌始终坚守教育初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在她的悉心培育下,众多毕业生在行业中崭露头角,涌现出多位行业新锐。她指导的学生作品屡获省级以上设计大奖,更有创业团队在非遗服饰创新领域积极探索,取得优异成果。

在吴曌的引领下,外语与艺术学院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深化产教融合,持续推动“学术链-产业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她用自己的执着与创新诠释了新时代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担当,为学院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更为应用型设计人才培养照亮了奋进之路。(通讯员 刘妮 记者 刘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