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类跨考到艺术学类,从专科成功升本公办重点本科,外语与艺术学院应用韩语专业2024届毕业生陈静怡用“倔强的理性”完成了这场逆袭。面对跨专业备考的重重阻碍,她既未沉溺于自我感动式的努力,也未因外界压力放弃目标,而是以清醒的战术规划突破信息差,在三次关键选择中明确备考航向,最终,这位曾被老师建议“换学校”的跨考生用持续迭代的备考方案,打开了长江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大门。
备考初期,陈静怡制定了严格的作息规划:每日9:00至22:00的学习时段中,晨间重点攻克英语词汇记忆,晚间进行专业课复盘。针对跨专业备考的特殊性,她通过购买学长和学姐总结的笔记、网络课程资源构建知识框架,将专业教材拆解为一个个小点,充分利用时间反复强化记忆。“英语词汇需要晨间记忆与夜间巩固双轨并行,专业课则必须建立系统认知后再进行模块化背诵。”陈静怡总结其学习方法时强调。
选择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过程充满波折。2022年11月确定报考方向时,她综合考量兴趣方向与院校招生条件,最终锁定长江大学。备考期间突遇“停招传闻”,在近半个月的摇摆期后,她调整策略转攻民办院校。幸运的是,在招生简章发布前夜获知长江大学扩招信息,随后果断回归原定目标。她虽想要转投民办院校,准备轻松备考,却在招生简章发布当天固执地刷新官网到凌晨,确认长江大学扩招那刻,“手抖得差点摔了手机”的她又哭又笑。面对临考前几十天的专业课教材变更,这个自称“懒人”的姑娘开启疯狂模式:每天熬夜背到凌晨,笔记本上写满了要背的知识点,反反复复背专业资料并学习专业课,将专业课里的知识点背的滚瓜烂熟;但因时间紧,任务重,她简单分析后选择战略性放弃新增难点内容,集中巩固既有知识体系;就像其偶像王一博练舞受伤也要坚持完成舞台表演,有些坚持不需要理由。偶像的力量也如影随形地陪伴着她。
备考期间,陈静怡依托“不背单词”等学习软件进行数据化学习管理,但没有使用时间记录类工具。“过度关注学习时长容易陷入形式主义,真正需要攻克的是知识盲区。”谈及备考压力应对,她坦言曾经历严重焦虑期,其英语辅导教师考前发送的寄语“窗外是风景,窗内是命运”成为她的重要精神支撑。
谈及备考经历,陈静怡表示,“当时咨询的老师都劝我换学校,但我就想赌一次。”她根据兴趣筛选出两所目标院校,最终在询问老师“有难度”的提醒中,坚持选择了公办一本院校——长江大学。
对于专升本考生的共性困惑,陈静怡给出建议:“信息筛选能力比盲目努力更重要,既要善用一些信息平台获取院校资讯,也要培养独立判断力。”在专业选择方面,她认为兴趣导向与可行性评估需并重,特别是跨专业考生更要提前研究目标院校的报考限制条件。
目前,陈静怡已完成从语言类到艺术学类专业的跨越,正在系统补充编导专业基础知识。对于未来规划,她表示将延续备考阶段养成的结构化学习习惯,在本科阶段重点提升实践能力,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记者 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