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名片:王文康,来自信息技术学院,2023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4班学生,2023-2024学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获奖情况:2023-2024学年获专业一等奖学金,德育一等奖学金,2024年“互联网+”大赛高教组赛道省级铜奖,第十五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赛二等奖,“落雁特色最佳团日活动”三等奖,以及一系列荣誉称号“落雁最美团支书”“模范共青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
自入学以来,王文康便将学习视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在课堂上,他的目光始终紧随着老师,思维活跃,积极回答问题,与老师形成了良好互动。他深知,课堂是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每一分每一秒都值得珍惜。因此,他总是全神贯注地听讲,努力吸收老师传授的每一个知识点。课后,他也从不松懈,每次按时完成作业,并主动拓展学习领域。他对编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自学了Python和C语言,经常写代码到凌晨两三点。他深知,只有不断拓宽知识边界,才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立于不败之地。他常说:“只有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才能更好地运用所学,为社会创造价值。”正是这份对学习的热爱与执着,使他在2023-2024学年荣获了专业素质一等奖学金,这是对他学习成果的充分肯定。
除了在学习上刻苦钻研,王文康还积极参加各类技能考试,并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一系列证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证书、工业和信息化人才岗位能力认证证书等,这些证书不仅见证了他的专业技能水平,也为他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不仅在考试中崭露头角,还热衷于参加各类比赛,与其他学校的学生组队竞技,共同切磋技艺。在这些比赛中,他不仅赢得了荣誉,更锻炼了自己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也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使他在专业技能领域不断取得新突破。
王文康的优秀不仅仅体现在学业和技能上,他还在志愿服务领域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奉献与责任。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到1300多个小时,这是他无私奉献的最好证明。每当假期来临,他都会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连续两次参加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活跃于多个志愿服务场合。在“暑假学堂”托管志愿服务中,他不仅为孩子们开设趣味编程课程,还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设计了一系列寓教于乐的互动环节,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编程知识。他认真备课、耐心指导,看到孩子们在学习中收获快乐成长,他感到无比欣慰。在“洁净街道,爱心守护”志愿行动中,他顶着烈日清扫街道、宣传环保知识,倡导文明新风尚。他的身影穿梭在街道的每一个角落,用实际行动影响着周围的人。这些志愿活动不仅磨练了他的意志,也让他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奉献的意义和价值。
在2024年2月2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冻雨让许多大货车滞留在高速公路上。王文康家旁边就是一条高速公路,看到县媒体直播这一场景后,他立即提着热水壶,跟着爷爷一起去为滞留的司机们提供援助。他先后三次参与援助行动,分别是跟着爷爷、村干部和县红十字会前往。在援助过程中,他不仅为司机们送去了热水和食物,还主动询问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他表示,自己的爷爷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受到爷爷的影响,乐于帮助他人。这次援助行动让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满足,也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未来要继续走公益之路的决心。
在信息技术学院党建会担任会长期间,王文康更是展现了他的领导才能与责任心。他带头组织策划了多次活动,从PPT的制作到活动的彩排,他都亲力亲为,有时甚至会为了一个细节的完善而修改多次PPT,并与其他成员讨论到深夜。他的细致入微和认真负责确保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也赢得了师生们的一致好评。在他的带领下,党建会的成员们更加团结一心,共同为学院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王文康深知,大学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地方。他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不断积累知识;他积极参与竞赛活动,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他担任学生干部,学会担当和负责;他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懂得奉献和责任。他说:“只有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我们才能走得更远。”这句话一直激励着他不断前行。他鼓励青年学生应积极走出校园参与实践、关注社会需求、用所学贡献自己的力量。(实习记者 曹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