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青,2024届信息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毕业生。在2024年以综合成绩210.5分、专业课143.5分(满分150分)的优异成绩,作为专业第一,成功专升本武汉城市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在校期间曾担任2023级信息技术学院新生班助。荣获德育三等奖学金,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省三等奖。
在踏入大学校园之初,面对繁重的课程、复杂的学生工作以及对未来方向的迷茫,余志青曾倍感压力。然而,学院老师的一句箴言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当你在大学时不知道要做什么,走出宿舍,把专业知识学好,一定不会让你后悔。”这句话不仅激励了他,更陪伴了他整整三年的大学生活。
每当迷茫与困惑袭来,余志青都会选择静下心来,潜心学习。他深知,行动是缓解焦虑的最好方式。自大一起,他就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每天早晨都会规划好一整天的待办事项,以自律、高效的态度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他享受忙碌带来的充实感,希望每一天都过得有价值。这份坚持与努力,使他的成绩从大一开始就一直稳定在专业前列,并多次荣获专业奖学金。
“我不希望自己的学习只局限在课本上,我更愿意将知识更深入地运用于实践。”
大二学年,余志青参加了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在备赛过程中,他积极推进项目、撰写报告,并独立完成了企业项目小程序的设计和制作。为了备赛,他和同学们共同查阅往年真题,解决了多达500多道的难题。最终,他凭借出色的表现获得了湖北省三等奖,并同时取得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的人才岗位能力认证证书。
“文字是无声的,而生活五彩斑斓。”
除了专业学习,余志青还积极投身学生工作和社会实践,努力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他累计参加了167小时的志愿服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奉献与担当。2023年,他主动报名参加了信息技术学院新生班主任助理的学生工作岗位。在当班助的三百多个日夜里,每一份坚持都源于内心最深处的热爱。在这个角色中,他不仅是同学们的助手,更是他们的知己。初任班助时,他曾对自己充满怀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发现,只要用心去做、去倾听、去理解,就能赢得同学们的信任和支持。
“要去的地方很远,但风雨兼程,披星戴月,终会到达。”
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余志青逐渐明确了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了将来要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职业理想。他认识到计算机类学科竞争激烈,但非常适合辅助发展另一门专业。因此,他在保持本专业成绩的同时,开始阅读其他技术书籍,自学Python、C++等计算机专业知识。在AI大时代全球化的背景下,他看到了计算机领域人才的广阔舞台,也坚定了他成为“AI+”复合型人才的决心。
为了提升学历,余志青决定参加专升本考试。在软件工程专业课的备考中,他遇到了诸多挑战。知识点繁多、复杂概念和理论难以掌握,但他从未放弃。他将难点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然后查阅资料、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逐个击破。在英语方面,他基础薄弱,但他按照专业课学习的方法,积累词汇、学习语法,通过单词书和手机APP相结合的方式加强记忆。同时,他系统学习英语语法知识,通过做基础语法练习题来巩固所学内容。后期,他以做真题和模拟题为主,进行全真模拟考试,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同时,对之前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和分析,找出自己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强化训练。最终,他以专业第一成功专升本武汉城市学院软件工程专业。
展望本科学习阶段,余志青立下了明确的目标:扎实计算机基础,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编程思维,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同时,他也将持续关注AI软件、软件工程等计算机专业的学习与探索。此外,他还表示不会落下英语方面的学习,将精进英语能力,达到能够流利阅读计算机专业文献、撰写编程代码的水平。他深知计算机软件的世界瞬息万变,因此他将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
余志青的成功经历不仅是对他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对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充分展现。他衷心地寄语学弟学妹们,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调整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利考上理想的本科院校,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记者 王骏康)